close

很開心無意間在浩瀚的書海裡又挖到了一枚寶藏

在報章雜誌中多次讀到作家郝譽翔的名字,但這還是第一次拜讀她的作品

這本散文集的文字平易近人,讓我不自覺的就連讀了好幾篇

作者的文字就像是任意門般,帶領我看見世界其他角落的風景,體驗不同的人生

 

從序開始,就有好幾段文字直打進我的內心

「所以果真回來了嗎?還是旅行得越多,便幻化出越來越多的我?」

學生時代很幸運的,託著獎學金的福氣或工作的機會,在台灣各地留下足跡,也去過幾個國家

回到日常生活中,頭幾天總有些不真實感,滿腦子都還是異地的風景和人情

即使後來時間久了,被日常的瑣碎塞滿了生活,也會在不經意的時候回想起旅途的片段

或許是聽到了那段期間常聽的某首歌,或許是看到相似的人影……

就如書中所寫的「因為每次從遠方回來以後,我才恍然大悟,自己從來就沒有回來過」

旅途的種種早已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,回來的,也早已不是離開的那個人了

 

以下分享幾篇,讓我特別有感受的篇章~

 

首先是〈女孩與柑橘〉和〈西藏的孩子〉中,講述到當地兩位孩童不求回報的給予,這樣的態度在現今社會大概快要絕跡惹OAO

他們只想單純的分享喜悅與美好,在每個角落散布擁有滿滿熱度的溫暖

對比很多貪婪的政客、商人……甚至是我們自己,想想是不是曾經為了送人東西卻沒得到回禮而感到不高興呢?然而我們之所以會想贈送的初衷是什麼?

我想文中的孩子們已給了最清楚明瞭的答案

此外作者也寫道,因先前聽聞過很多假藉送禮之名來欺騙觀光客的事件,因而一開始對送橘子給她的孩子懷有很大的戒心

直到最後才明瞭,孩子要的真的很少,他們的世界很單純,是大人的世界太複雜

雖然為了保護自己,難免需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世界,但我想也是時候,該學習脫掉眼鏡,用最純粹的心的眼睛重新看待每個人事物

〈失焦的剎那〉同樣講述當地西藏孩童的故事(好想去西藏><

但作者這次遇到的,卻是截然不同個性的孩子

這位年紀尚小的女孩兒,面對觀光客的鏡頭,不願故作姿態演出觀光客的想望

而是繼續做著自己本在做的事,擁著超乎年紀的堅持

光是透過作者的文字和照片想像當時的情景,我的內心便油然升起一股感動和尊敬

小女孩代表的是一種信念,是尊敬自己和這塊土地的表現

再多的觀光客、他人的眼光對她而言皆輕如鴻毛,轉頭即可揮去

因為她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,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

 

在另一篇〈微笑高棉〉中描述的柬埔寨風景卻是西藏女孩的強烈對比

文中描述到,當地人已成了無時不上戲的專業演員,為求滿足觀光客的需求,從小便已習得這樣的謀生方法

盡可能地讓觀光業蓬勃發展,應該是許多政治人物引以為傲的政績

但這為當地人帶來的,真的是利大於弊嗎?

每個人應該都擁有過「旅者」和「在地人」的雙重角色

作為旅者,自己身為一個熱愛旅行的人,到異地的初衷是希望能感受到當地和自己熟悉環境的不同、在過程中學習新知,或是發現不一樣的自己

作為在地人,總是希望能有更多人發現家鄉的美好,分享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獲得的喜悅

然而若是未先強化在地人對家鄉的認同和心理素質,在做好相關的準備之前,便開放大量觀光客湧入,

傳統和文化,要如何保持不被外來文化侵略、最終消失?

追求利益的過程中,會不會忘了初衷?

還有最重要的,那個記憶中的家鄉還會在嗎?

 

接下來幾篇文章,同樣帶人思索觀光業可能衍生的相關問題

〈色情酒吧〉中,作者去到觀光勝地普吉島,眾多酒吧中的其中一家

發現酒吧內女郎的表演,並不是日常想像中,配合音樂擺動身體、或是與色情相關

卻是更令人咋舌的,以自己的身體來演出各種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動作

像是魔術一般,光看作者的描述就覺得瞠目結舌

難以想像那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

在這樣的表演中,表演者似不被視為是一個人,而是一具機器、可供任意評論、操弄的玩偶

當我們懷抱著獵奇心態去觀看時,是不是也同時鼓勵了這樣傷害演出者身體的表演繼續發生

不曉得表演者是自願抑或是被迫,完全拋棄了身為人的尊嚴

有沒有可能是自願的呢?閱讀的同時我反覆問著自己

什麼樣的東西,會讓人心甘情願放棄自尊?

若不是,又是什麼樣的環境,迫使她走上這條路途?

 

〈月亮的眼淚〉提及觀光地區的居民就同世界其他區域一樣,也分成不同階層,而其中最底層的居民,往往由原住民所組成

他們沒有財富和權力,只能做為外來經營觀光事業者,拓展其生意的工具之一

這些原住民們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職業傷害難以被看見,也少有雇主在乎

很諷刺的是他們明明就是最早居住在那塊土地上的人呀,後來者憑什麼把一切都掠奪,用一點點的付出就得到大部分的回報?

因為外來者擁有武器、擁有更多的錢財和人力,也因此掌握了權勢

處於弱勢的原住民,做不上當權者的位置,沒有權力可制定相關法律來保護他們自己

回想早年台灣的原住民也是如此, 短短三百多年的歷史,統治者從荷西、明鄭、清朝、日本到中華民國,幾經更迭,

原住民們從這塊地被驅趕到那塊地,被看不起或當成工具人的血淚卻似乎是各個朝代統治者的最大共識

但慶幸的是這些年來台灣的環境逐漸改善,尤其解嚴後越來越多弱勢族群終於能夠為自己發聲

讓原住民們重拾他們應得的尊重,自己為自己的部落作主

然而如同作者看到的,世界上很多角落的原住民仍然被壓榨著

而身為觀光客的我們容易只看到風景的美好,不經意就忘記,這是因為有人先付出了血汗,我們才得以享受這些美妙風光

想想,這樣的我們不也是共犯嗎?

如果我們就這樣沒有表示任何意見的享受,不也就是默默同意原住民們所承受的一切嗎?

我想,如果可以,試著旁敲側擊提醒雇主該正視並給予這些原住民應有的權利吧

我知道,改變很難

也不過是一趟三五天的旅行,對他們來說我們都只是觀光客的其中之一,或許根本就不屑一顧

但那怕只有一點點可能,起碼做了就有希望

我選擇相信,這些雇主不是不願意做,只是未能察覺這樣長久以來的不公平有什麼問題,只是需要有人點醒他們

 

記得曾在一篇文章中讀到,「觀光客想看的,其實是滿足對陌生之地的想像」

若不有意識地提醒自己,其實很容易便會侵犯到當地人的生活和環境,或是自以為的強加了很多當地根本就不需要的東西

讓我們一起記得,勿將自己不想遇見的事物加諸到被觀光地區的人身上,

離開時帶走自己的回憶就足夠,其餘的請留下,當地的事物也唯有留在當地才構成意義

我們一起,讓美能一直存在

 

每段旅程或長或短,當要離開時總想著若有機會要再回來,

但內心其實再明瞭不過,人生不長,這一輩子或許就只會來這麼一遭了

不管如何,深深感謝旅途路上得到的一切,並盡可能把這一切化做自己的養分,成為繼續向前,面對從來都不容易的人生的動力

看了這麼多精彩的故事,也是時候該出發去創造自己的故事了

 

書名:回來以後

作者:郝譽翔

出版社:有鹿文化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enny_keepfaith 的頭像
    jenny_keepfaith

    莫忘初衷@勇闖世界 Let's explore the world together!

    jenny_keepfai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